蒙古包的適用性還不止體現在搬遷方便這點上,更神奇的是蒙古包還有著計時的功能。在古代,人們一般使用日晷計時,但是 石質的日晷太粗笨,不容易攜帶。于是聰明的游牧民族因地制宜, 在自己的家里建造了一個“日晷”。其實這種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觀察光線照射在蒙古包上的不同位置,從而推算時間。下面就以夏天的時間為例做個簡要的介紹:
清晨,當第一抹晨曦撒在蒙古包的陶腦上時,大體相當于“寅 時”。每到這個時候,婦女們便早早起床去擠牛奶,而男人們則出去收攏夜里放青的馬群。
當初升的太陽把金光照在烏尼上端的時候,相當于是“卯 時”。這時女人擠完了奶,也準備好了早茶,而男人則趕著馬群從牧場上回到家里。
光線照到烏尼中段兒的時候基本上是“辰時”。人們陸陸續續 喝完早茶,開始把牛群、羊群趕往草場。
太陽照在哈納上時是“已時”。此刻,男人已經把牛羊趕到離 家較遠的草場上,而婦女們正在家里忙著加工各種奶制品。
當耀眼的強光照在蒙古包北側的地氈(鋪在蒙古包室內的氈 子)上時是“午時”。這個時候牧民會頂著烈日給牛羊飲水,然后趕 著它們到陰涼處午休。蒙古人認為正午是一天里最吉利的時刻, 所以每逢結婚,新郎都會選這個時辰將新娘接回家里。
陽光從蒙古包的東北側開始往上移的時候是“未時”。這時牲畜的午休結束,牧民再次把牛羊趕回草場。
太陽照在東側哈納上端的時候是“申時”。這時,人們趕著牲畜從草場往家里返。
漸弱的光線順著東側的烏尼往上爬的時候是“酉時”。這時牲畜已經回到了浩特里,婦女們又開始忙活著擠奶了。
隨著太陽的落山,陽光逐漸從蒙古包上消失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終于結束了辛勤的勞作。他們圍坐在一起,開始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聚精會神地聽著長者講述草原勇士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蒙古人就是用這種方法計算時間、安排作息的。即使到了今天,手表、手機之類的計時工具已經成了尋常的物件,他們也還是習慣使用這種最為樸素、最為自然的計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