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地方的民居建筑不同,蒙古包的制作和營建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普通牧民而非專業工匠在這兩個過程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前者而言,雖然現在的蒙古包大都是在工廠里預制加工的,但是大多數牧民依然掌握著制造的技藝;就后者而言,熟練地搭建蒙古包更是一個牧民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可以說,蒙古包的營造技藝比其他任何一種建筑技藝更加 深遠地影響了一個民族,因此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
提起蒙古包,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別看它結構簡 單,但卻有著極強的實用性。正因如此,蒙古包才能承載著草原文 明,流傳千年而不衰。蒙古包的優點有很多,歸結起來可以用三個 詞概括,就是“堅固、適用、美觀”。早在古羅馬時期,著名建筑師維 特魯威就在建筑學巨著《建筑十書》中提出,以“堅固、適用、美觀”這三條標準來衡量建筑的優劣。雖然這些標準看似簡單,但卻十分精準地把握了建筑設計的本質,因而受到后世建筑師的廣泛認可和推崇。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恐怕沒有機會拜讀維特魯威的大作,但是經過幾千年的摸索和實踐,他們僅用最簡易的材料就創造出了符合上述標準的優秀建筑,這不得不讓我們對游 牧民族的聰明智慧深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