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是一種極為古老的建筑形式。雖然被冠以“蒙古”之 名,但在成吉思汗稱霸草原的很多年前它就已經出現了。因此堪 稱建筑中的活化石。
蒙古包的起源和演變頗為神秘,由于沒有早期的遺址留存, 至今學術界還是眾說紛紜。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蒙古包是 由原始的窩棚發展而來的。隨后,經過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游 牧民族的不斷完善,最終演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通過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人全面的認識之后,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蒙古包營造技藝”人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于保護草原文化、傳承游牧文明有著多么深遠的意義。事實上,除了“蒙古包營造技藝”之外,“格薩爾”“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族呼麥”“那達慕”等一系 列蒙古族的民間藝術和傳統習俗也先后人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和保護 經驗的不斷積累,歷史悠久的草原文明將會生生不息,繼續一代一代地傳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