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里的家具,從佛龕開始,到被桌、箱子、豎柜、碗架,無不彩繪刀馬人物、翎毛花卉、山狍野鹿之類,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坐在這樣的蒙古包里,應該說是一種享受。由如此美的造型器物和濃郁草原氣息民族工藝品裝飾蒙古包,應該說是蒙古族人民才藝的展示,
決定蒙古包核心地位的火撐只要一選擇好,就要在墜繩上拴以重物,其垂下來的點正對的地方就是支放火撐的中心點,火撐的外框放置的時候,要以火撐為中心,四周的距離均等,而后安排出門要踏的地板。
火撐之制作材料,古代是青銅的,有三條腿,后來變為生鐵鑄造的,變成四條腿。在三條腿火撐誕生以前,大概連腿也沒有,支三塊石頭,生火烤肉吃就行了,這還是較原始的取火形式。
火撐和鍋灶安放的時候一定要放設端正,如果稍偏一點,可以向西北偏斜,決不能向東南偏斜,故有“財主人家的鍋,向西北偏斜”的說法。這主要是怕福氣沖門(東南)跑掉。放置鍋蓋的時候,鍋蓋梁要對著套尼橫木,不能與它交叉,鍋旁放置茶壺和火盆,茶壺嘴沖著灶火,不能對著家人。
鋪墊:火撐支好,火撐圈放好以后,在包里環形的空間要鋪墊子。如果包里不放桌子等家俱,往返墊子一直鋪到墻根,如果有箱柜,被桌(行李桌)等,箱柜齊面不鋪墊子。
蒙古人的氈墊有“氈包八墊”的說法。由四大主墊,四個三角墊組成。四大主墊的前端緊靠火撐圈的四周,后邊緊靠哈那的圍墻,對好以后裁下納好就成了氈墊。蒙古包是圓形的,包內空間先將四大氈墊鋪下以后,就會出現三角形的空白,故每家每戶還備有三角形氈墊補齊其余裸露的地方。門口鑲木地板的話,也可少用氈墊。東西多的人家,鋪氈墊前先擺放桌、箱、柜等物。鋪氈墊時先從北面開始。
氈墊鋪完之后,上面還可以放各種方墊子,作為裝飾。火撐圈兩邊要留一塊放碗桌的地方,南北長方形的一塊空間鋪一對長方形的墊子,碗桌就放在空出來的西面或北面,平時沒客人的時候,則放在佛桌這邊。
鋪氈墊須看正面,平時正反面不看也可以,但在新址上建包的人家鋪氈墊時一定要正面朝上,如果己經鋪好,有客人來了而且來不及翻過來,一定要在上面鋪新氈墊以示尊敬,有條件的人家要鋪羊絨坐墊。
坐墊上的毛要順著火撐,否則視為對客不敬。